集团新闻

  • 首页
  • 集团新闻
  • 三流球员要价千万?中国篮球正在交智商税

三流球员要价千万?中国篮球正在交智商税

2025-04-16 20:13:35


那天刷手机看到男篮归化外援的消息,我这个外行都惊得差点摔了保温杯。国家队现在要满世界找"雇佣兵",这事儿听着就像考试前想买参考答案——急功近利得让人心疼。

现在篮协开的药方简直像极了某些企业搞收购重组,动不动就想着"弯道超车"。可体育竞技哪有那么多捷径?当年日本足球搞归化,那是踏踏实实搞了三十年青训后才开始的操作。我们的基层教练还在用二十年前的训练方法,体校系统都快成文物了,这时候砸钱买外援,跟往破房子上贴金砖有什么区别?

看看候选名单就透着股黑色幽默。巴里布朗这种在NBA连饮水机都看不住的球员,到CBA倒是能当得分王。这就像在菜市场称王称霸的屠夫,真拉到五星级酒店后厨就露怯。更魔幻的是俱乐部要价,听说某球队给归化球员开价堪比NBA中产合同,这买卖做得比炒房团还狠。

古德温的三分命中率就跟北京雾霾天的能见度似的,时有时无。关键球能力?在低强度联赛刷出来的数据,放到国际赛场怕是要现原形。最讽刺的是鲍威尔,实力垫底却积极自荐,活脱脱相亲市场上条件最差却最主动的"普信男"。

现在各地球迷论坛炸开了锅,有人说这是饮鸩止渴,有人觉得死马当活马医。我倒想起老家修祠堂的事——表面贴金描银搞得富丽堂皇,梁柱里的白蚁却没人管。男篮现在这套操作,像极了给破船刷漆的船老大,根本不敢直面龙骨都烂了的现实。

三流球员要价千万?中国篮球正在交智商税

有个细节细思极恐:所有候选球员都卡在24-26岁黄金期。这说明什么?篮协指望着归化球员能当十年苦力。可人家外援也不是傻子,等状态下滑被抛弃时,怕是连本国联赛都回不去了。这种用人方略,跟某些黑心企业"35岁裁员"的套路有啥区别?

更值得警惕的是资金黑洞。某南方俱乐部去年亏损两个亿,现在又要帮篮协垫付归化费用。这让我想起那些给P2P站台的明星,最后都落得人财两空。要是五年后成绩没起色,这笔糊涂账该算在谁头上?纳税人还是球迷?

说到底,体育竞技终究要靠体系造血。看看塞尔维亚男篮,人家没搞归化照样世界前五,靠的是三十年如一日的青训体系。我们的篮球学院还在教球员怎么给领导敬酒,这种土壤里硬要种归化的奇花异草,怕是要连盆带土一起翻车。

这出归化大戏演到现在,倒让我想起《茶馆》里秦二爷的实业救国梦。初衷都是好的,可架不住现实打脸。与其病急乱投医,不如老老实实从娃娃抓起。毕竟竞技体育没有速效救心丸,有的只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笨功夫。中国篮球需要的不是短效兴奋剂,而是一剂固本培元的汤药。